|
魂系太行崢嶸日 回憶冀南銀行魂系太行崢嶸日 回憶冀南銀行 閔一民 作為出生于1920年的老人,我見證了近一個世紀的滄桑變幻,品嘗過人世間的無盡況味。桑榆暮景間,逐漸遠離我的是健康活力和世俗紛擾,沉淀下來的卻是一顆淡泊、清醒和愈加堅定的心。在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我這名在黨的關心教育下成長了近70年的老黨員,特別想把珍藏的寶貴記憶和許多發自肺腑的感動感想說給人們聽。其中最讓我夢繞魂牽的,是解放前在晉冀魯豫邊區冀南銀行工作時的難忘往事。那個戰火紛飛歲月中發展壯大的特殊金融機構,那些為解放區經濟英勇獻身的英雄志士,那段砥礪革命意志的苦難歲月,始終是我心目中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跡。 走進“抗戰經濟的搖籃” 1943年夏,我被批準為正式黨員后不久,就奉命從十八集團軍總部調到冀南銀行工作(當時銀行受八路軍總部后勤部領導)。冀南銀行所在的太行區是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大本營,八路軍總部、129師總部及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都駐在這里。冀南銀行成立于1939年10月15日,是黨中央發展根據地經濟,堅持長期抗戰的重要金融機構。毛主席在中共六中全會報告中曾指示:“有計劃的與敵人發行偽幣及破壞法幣的政策作斗爭,允許被隔斷區域設立地方銀行,發行地方紙幣!奔叫泻图解n因此應運而生。冀行總行設在山西省黎城縣小寨村,當我加入時,它下轄太行、太岳、冀南三個區行及若干分行,還有一些印鈔廠,已在晉冀魯豫邊區經濟建設方面成績卓著,處于蓬勃發展期。因我曾就職于北平金城銀行,得以走進這個解放區較大的金融機構,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它在支持抗戰,發展根據地經濟,保證軍需民用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到冀行時我被分配在總行業務科,業務科科長是陳嶸,科里還有六七個同志。冀南銀行的中心工作是開展貨幣斗爭、加強外匯管理、穩定冀鈔幣值、活躍邊區經濟。其具體業務仍離不開傳統的存放、匯等范圍,但一定時期有側重的工作重點。每次邊區黨政領導確定當前的中心任務后,冀南銀行就要召開分行辦事處主任會議,部署安排具體工作任務。 當時根據地貨幣流通比較亂,如何正確處理這些貨幣,鞏固冀鈔陣地,是銀行的重要任務。按上級指示,我們對各種貨幣采取區別對待的處理辦法。如銀元和法幣不流通,以冀鈔2元兌收1元銀元,以冀鈔1元兌收5元法幣;閆錫山發行的山西票既不流通也不兌收,一經查獲全部沒收;對各根據地的鈔票,銀行以不同比價兌換。各分行收兌的銀元和其他根據地的鈔票都交總行管理,山西票就地銷毀,法幣通過供銷合作社或利用私商的關系到敵占區買回布匹、食鹽、煤油、火柴、藥品等根據地奇缺的物資,供給部隊和人民生活需要。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在1943年頒布《農業貸款辦法》,要求農貸始終貫徹“支持農民發展生產,扶助貧困農戶解決困難”的指導方針,確立了農貸利息實行低利政策,對孤寡者貸款不計息等多種規定。冀南銀行總行按邊區政府指示,十分重視對貸款的發放,強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使貸款的審核、發放、使用、資金周轉和實效都得到保證,真正發揮支持生產流通的作用。銀行各分支機構先后辦理過春耕生產貸款、救濟貸款、水利貸款,以及種籽、耕牛、農具等貸款,有力地扶持了農民發展生產。 1943年7月,中共中央北方局黨的負責人、129師政委鄧小平同志在《太行區的經濟建設》中提出:“我們的貨幣政策是發展生產與對敵斗爭的重要武器!必泿耪叩脑瓌t是打擊偽鈔。為了保障本幣的信用,冀南銀行限制了發行額,大批地貸給人民投入生產。據統計,到日本投降時,冀南銀行發行的貨幣,用于軍需的(財政性的)約占50%,其余主要用于支援農業、手工業和公營商業。冀鈔因此贏得當地百姓的熱烈擁護,它的信用是很鞏固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冀鈔的幣值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 高捷成、賴懃——不朽的太行豐碑 在冀南銀行期間我有幸接觸和了解了一批優秀的黨員干部,他們與邊區軍民并肩作戰,同生共死,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以身作則的高捷成行長。高捷成烈士是冀南銀行的第一任行長,可惜我無緣與其謀面。在參與籌辦追悼會的日子,我聽到無數人在傳誦他的高尚品德和英勇獻身的事跡,不禁默默在靈前鞠躬,表達我的無限敬仰。 高捷成同志原籍福建,擔任冀行第一任行長時年僅27歲,是當時全國抗日根據地銀行中最年輕的領導。這期間冀行的任務繁重。他受命于危難之時,在發行冀鈔、穩定幣值、建立制度、培育干部等方面付出大量心血,使冀行在支援前線戰爭和后方生產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受到邊區黨政領導的重視和銀行干部的愛戴。 高行長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的作風感人至深。他無論在機關或下基層,都與大家同甘共苦,從不搞特殊。1943年的災荒歲月,他與職工同吃黑豆、高粱和野菜,有時為讓大家吃飽飯,自己餓肚子。行內的重要文電及做報告的稿子,高行長總是親自動筆起草,工作起來常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領導的表率是無聲的命令。1940年12月,冀行正在準備辭舊迎新之時,日本鬼子發動了對根據地的“大掃蕩”。高行長率領總行人員由小寨出發向冀西轉移。第二天早上,大隊人馬擠在一起踩著石頭過河,速度非常緩慢,如被敵機發現,后果不堪設想。高行長立即下馬破冰站在過膝的河水中疏導。大家很快涉水而過,急速轉移到預定地點。 1943年5月14日,高捷成同志在反“掃蕩”戰斗中去基層布置和檢查銀行工作,不幸因叛徒告密,被敵人包圍。突圍時他被擊中腹部,當即命令電話員小周:“別管我,你帶文件快跑!”小周忍痛離去。第二天,從冀西傳來噩耗,年僅34歲的共產黨員高行長壯烈犧牲。高捷成同志在冀行職工中享有崇高威望,許多人都禁不住失聲痛哭,這是冀南銀行歷史上的重大損失。我清晰地記得,追悼大會的悼詞中特別指出:高行長生前在長期的革命工作中,表現出卓越的刻苦、認真、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銀行干部無一不敬佩他這種模范精神。 可親可敬的賴懃行長。從1944年下半年起,我從業務科調任秘書科副科長,兼任賴懃行長的一些日常事務處理(另有一秘書處理黨務工作),這使我能更近距離地了解這位行領導。 賴懃同志是江西泰和縣人,任冀行第二任行長時38歲。他飽經風霜,又負過重傷,像貌超過實際年齡很多。這位賴行長處事穩健、原則性強,但又平易近人,對下屬愛護備至。有一次,我因疏忽沒有及時處理一件公文的傳遞,使他發了脾氣,批評我沒有責任心,要認真反省吸取教訓。他語重心長地說:“這種延誤大意之事,如果發生在軍事情況下,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闭佌伣陶d使我頗感震撼,銘記至今。小寨整風審干期間,由于某種原因一度發生“左”的傾向,不少同志受到傷害。賴懃同志對此早有察覺,但是無能為力,這使他的精神很壓抑,幾次見到他都是一個人徘徊思索。但賴行長始終還是教育我們年輕人,要從革命的總體和斗爭的復雜形勢上來認識問題,不要為審干運動中的偏差產生介蒂甚至動搖信念,表現出一個真正革命者的態度。 賴行長對自己要求很嚴,生活作風艱苦樸素。據我觀察,除了一只掛著銀鏈的雙殼懷表(戰利品)之外,他幾乎沒有任何財物。他的愛人范熙同在出納科工作,不幸感染上了產褥熱。當時根據地醫藥困難,賴行長沒有要求組織上從敵占區購買特效藥品。在范熙同彌留之際,我曾到病室探望。她平靜地臥在一張鋪滿柴草的木板床上,賴行長默默站在床邊,雙目神傷,無語嘆息。不久范熙同就去世了。 賴行長經常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再加上受過傷、坐過牢,導致積勞成疾。1945年4月,他喉頭發炎,但仍晝夜操勞,親自主持區行總局召開的監委會議,直至會議結束后才住進醫院治療。由于操勞過度,他的身體極為虛弱,后轉為惡性敗血癥,不幸去世,年僅40歲。 在冀行成長發展的九年中,高捷成、賴懃等80多位戰友把鮮血灑在了邊區土地上,他們的忠骨和精神猶如不朽豐碑,永留太行!除了逝去的英靈,長留人們心間的還有許多行領導的感人細節:政治處主任陳希愈把八路軍總后勤部照顧他的5斤白面,送到食堂給病號吃;副行長胡景沄在開荒時頭包毛巾、手拿镢頭,與大家一起流汗;總行總支書記袁留忠生動激昂地給我講述蘇區反圍剿斗爭、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這些冀行的黨員領導干部,是職工團結一致的主心骨。他們的率先垂范,保障了冀行在殘酷環境下的穩定發展。 歡歌笑語祭苦難 冀南銀行職工待遇與軍隊一樣,實行供給制。每月發幾元津貼作零用錢,吃的是小米、高粱和黑豆;穿的是一樣的軍服,分不出領導和普通職工。日寇殘酷的掃蕩和封鎖,使根據地的物質極其匱乏。糧食每人每天為八兩多,菜金每人每天為三分錢(包括三錢油、三錢鹽)。那些年大家基本上是勒緊褲帶工作的,楊柳樹葉、豬毛草、榆樹皮、灰灰菜都是充饑的食品。沒有水大家就一星期洗一次臉,有時甚至是幾個人共用一盆水。床鋪沒有墊褥,就用谷草或廢紙。因為被子短,個兒稍高的同志蓋住了腳露出了肩,蓋住了肩露出了腳,睡覺時只好縮作一團。大家開玩笑說,冀南銀行的“團長”真多。在這樣艱苦生活中,冀南銀行里沒有悲觀失望,而是處處洋溢著團結友愛和樂觀自信,表現出極其堅定的革命意志。 最困難時,各機關的伙食連吃糠咽菜都不能保證了,就開荒種地。邊區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全區開展了軍民大生產運動。銀行也迅速動員起來,由胡景沄副行長親自率領一支開荒隊進駐到偏縣圪垃鋪村,以種植馬鈴薯為主的戰役在坡地上打響了。各個班組展開熱烈的挑戰和競賽。許多同志在清晨冒著寒露,唱著革命歌曲上山開荒,等到太陽爬上山尖,才聽到開早飯的哨音。一頓香甜的玉米高粱加菜葉糊糊,大家喝得“呼呼有聲”。當開荒接近完成計劃時,隊上宣布要會餐了,我們真是望眼欲穿啊。那天,炊事班的同志們真給我們挑來了一大擔白面烙餅,又特別配上豬肉燉粉條,那久違的美味使坡地上溢滿了歡歌笑語。 為了調節心情,鼓舞士氣,冀南銀行經常開文娛晚會,有人講故事,有人唱民歌。每次都使大家開懷大笑。行里還自編自演各種戲劇,如“岳飛傳”“蔣軍必敗”等,不但教育自己,也給當地農民進行抗日救國和解放全中國的宣傳。我當時作為一個文藝愛好者,還編導了秧歌劇《反對四大家族》,60年后大家仍記憶猶新。在豐富的文體生活的熏染下,冀行的同志都能唱幾十首革命歌曲,如“工農兵學商一齊來救亡”、“我們是增產節約的英雄”等。那首《冀南銀行行歌》更是廣為傳唱:“我們是一群經濟拓荒者,在民族革命的狂潮里,熱情地從事祖國偉大的建設”,激勵著無數人在廣大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培育“繁榮的金融花朵! 大生產的熱潮、抗日戰場上節節勝利的消息以及活躍的文化生活大大激發了我們這些冀行干部職工戰勝生死苦難的意志品質,高昂的工作熱情促使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魚水情深的邊區百姓 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中,冀南銀行一方面在黨的領導下以抗戰需要和人民利益為出發點來制定業務政策,另一方面也積極做群眾工作,得到群眾的熱忱擁護。即使在印刷鈔票發行貨幣、打擊敵幣、發放農業貸款、推動信用合作組織等各項具體業務中,冀南銀行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黨真心誠意地愛護人民利益,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崇高地位,他們便舍生忘死地堅決保護黨,保護銀行。冀南銀行與整個邊區形成了血肉相依,魚水難離的軍民關系。各級政府組織群眾為銀行收購材料,僅小寨村干部延五旦一家就為銀行收購銅錢三萬多斤,只收取了銀行支付的少量路費。用牲口馱的大量公款收支筆筆清楚,從沒有出過一點差錯。他曾說:“銀行是咱根據地的銀行,那時候只要想著對抗日有利,再苦再累再危險,也心甘情愿! 冀南銀行就是這樣在無私奉獻的根據地人民支持下發展起來的。隨著金融機制的逐步完善,冀南銀行在粉碎日偽軍事、經濟封鎖,鞏固和發展根據地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成為敵人進攻破壞的重要目標之一。黎城人民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自覺行動起來,組成武工隊,游擊小組,民兵聯防指揮部等,站崗放哨,傳遞信息,鋤奸反特,配合警衛部隊嚴密保護銀行。危急時刻,掩護同志,看護傷員,老者認“兒女”,婦女認“丈夫”,欺騙敵人,其深情厚誼,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1943年5月,小寨村的霍星斗老人在轉移途中被日軍抓住,慘無人道的日寇為了逼迫老漢說出冀行印鈔機埋藏的地方,當著老人和其他被俘群眾的面,把他的8位家人逐個殺死,其中還有兩個不滿一歲的嬰兒。被緊緊捆住的霍星斗老人怒火中燒,忍受著強烈的疼痛和侮辱,對敵人的問話卻只字不答,始終痛罵日寇漢奸,直到被活活打死。這種感天地、泣鬼神的英勇氣概,不正代表著無數中華兒女崇高的民族精神嗎? 從1939年到1943年,日寇瘋狂掃蕩黎城,據不完全統計,全縣被日軍殘殺的群眾達1684人,僅冀南銀行總行所在地小寨村就有51人被日寇殺害。還有20494間房屋被燒毀,493520石糧食被搶掠、毀壞。然而在黎城人民的嚴密保護下,冀南銀行在黎城境內的大部分職工未被敵人殺害,群眾幫助掩埋在黎城境內的銀行設備材料,沒有一處被敵人破壞。這種魚水情深的軍民和黨群關系,是冀南銀行成長和抗戰勝利的有利法寶。 隨著戰爭勝利形勢的發展,我1945年就調離了冀南銀行,但始終非常珍視這兩年的難忘歲月,始終在關注冀行的成長發展。1948年8月,冀南銀行與晉察冀邊區銀行合并為華北銀行,隨后又與北海銀行、晉西北農民銀行、陜甘寧邊區銀行等合并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冀南銀行存在的時間將近9年,冀鈔流通的時間將近9年零1個月,發行額為2000余億元。按當時華北人口近5000萬人計算,每人平均合4025元。在9年的實際工作中,冀南銀行隨著革命形勢及根據地政權建設而不斷發展壯大,真正成為“培養抗戰經濟的搖籃”和“保護人民利益的堡壘”,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為中國革命的金融事業譜寫了一曲激昂壯闊的凱歌。 “壯志未隨流年去,丹心仍照夕陽紅”。在離開冀南銀行66年后,當我再次憶起這段崢嶸歲月,依然是心潮澎湃,難掩激情。從這些片斷的回憶中,我們還是能深切感受到,冀南銀行的勝利源于黨對經濟工作的正確指導,源于優秀的黨員干部隊伍,源于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也源于崇高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雖然冀行的干部職工許多已經離世了,但革命先驅用鮮血和生命維護的事業還在繼續;雖然今天的銀行已進入電子化、網絡化、國際化的新時代,遠勝于當年的“馬背銀行”,但那些贏得勝利的優良傳統,依然是現代金融事業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告別了戰爭年代,一切并非都是風平浪靜,江山無憂。當我享受著今天的幸福晚年,冷視著少數人的奢靡腐敗時,只想用鄧小平同志在開國大典當天的題詞與人共勉:“永遠銘記著,在過去長期艱難的歲月里,人民英雄們用了自己的鮮血,才換得了今天的勝利! 上一篇河南三門峽澠池八路軍兵站舊址下一篇江西:方志敏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