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utton id="fh6mt"><object id="fh6mt"></object></button>
      
      
    2. 首頁 >> 圖片 >>革命地標 >> 河南三門峽澠池八路軍兵站舊址
      详细内容

      河南三門峽澠池八路軍兵站舊址

      在澠池縣城東關小寨村仰韶大街東段,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豫西特色四合院,這就是八路軍澠池兵站舊址,含兵站舊址、劉少奇舊居、中共豫西特委擴大干部會議舊址三處。

      1938年春,華北淪陷,日軍調集兩個戰場的兵力沿隴海線西犯,企圖攻占鄭州,奪取中原,進而南下,配合長江方面的日軍圍攻武漢。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由鄭州遷至洛陽。洛陽便成為河南軍事、政治的中心。中共中央為便于和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建立直接的上層統戰關系,決定在洛陽設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辦事處。因洛陽特務活動猖獗,我黨只在洛陽建立通訊處,而把目光投向離洛陽不遠,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澠池。澠池地處隴海鐵路和南韓公路的交匯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向東經洛陽通訊處可達確山縣新四軍八團后方留守處;向西經西安辦事處可達革命圣地延安;向南可進入便于開展游擊戰爭的伏牛山區;向北沿南韓公路可達黃河渡口,通往山西第二戰區。立足這個小縣城,可為各部軍隊轉運物資。

      1938年11月經朱德、彭德懷簽署文件,林伯渠寫信委派劉向三與國民黨當局談判后在澠池建立公開機關。任務是:轉運糧食、彈藥等軍需物資;保護黨、政、軍干部和愛國人士過往的安全;宣傳抗日、加強統一戰線;發動群眾,組織武裝力量,參加抗日斗爭。兵站從1938年11月建立,到1941年結束,一個只有30多人的兵站,對于發展壯大黨的隊伍,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鞏固豫西抗日革命根據地起到了重大作用。

      抗日戰爭時期的幾年間,這個兵站為我黨我軍往太行山八路軍總部、抗日前線運送了大批軍需物資,護送了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華北、華東、蘇北等地的大批干部和進步學生。 說起澠池兵站,必須提到一個人和一部著作,這就是劉少奇同志和他的政治名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1938年11月28日,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在前往中原局途中在此居住。劉少奇舊居,位于澠池縣城海露大街95號(原名中山大街)王姓院內。該院坐南面北,北臨大街,分前、中、后三院,后院有出前檐上房3間,東西廂房各3間。室內設備簡陋,舊居內陳設的木床、桌子、椅子和火盆,均為劉少奇當時所用的原物。

      中共豫西特委擴大干部會議舊址位于澠池縣東關海露北街24號院內,是一座普通的磚拱券民居窯洞。窯洞坐北面南,1洞3室,中間1門,東西套間各開1窗,總面積約相當于民房3間。室內設施有破舊漆桌1張,小方凳3個,煤油燈1盞,地面原鋪有谷草和葦席。

      1938年12月20日,中共豫西特委擴大干部會議在此秘密召開,參加會議的30多人吃住都在窯洞。劉少奇(當時化名胡服)在會上傳達了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組建了豫西省委和5個地委,制定了豫西省委的工作方針,具體部署了豫西黨組織的發展與鞏固、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等項工作。對鞏固發展黨的組織,推動豫西抗日斗爭起了巨大作用。


      技术支持: 中政銀企(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
      1. <button id="fh6mt"><object id="fh6mt"></object></button>
        
        
      2. 我操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