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
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位于烏魯木齊市勝利路392號,建筑面積503.6平方米,占地1100平方米。1962年舊址被市政府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命名為“革命烈士紀念館”,1965年10月更名為“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該舊址是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被團中央列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 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為一幢土木結構,青磚壓檐砌腰、中俄合壁式的二層樓房。該建筑建于1933年,原是一所私人住宅。1937年至1942年抗戰時期為中國共產黨在新疆領導抗戰的辦事機構所在地。該館是全國現存11個“八路軍辦事處舊址紀念館”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紀念館。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展館簡介 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新疆民眾抗日救國的辦事機構所在地。它再現的是1937年—1942年以陳云、鄧發、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為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疆進行抗日救亡運動和不屈不撓獄中斗爭的歷史全貌。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歷史見證。 建館至今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達70萬人次。曾先后接待過鄧穎超、董必武、楊尚昆、陳慕華、伍修權、班禪額爾德尼、烏蘭夫、黃火青、毛岸青、宋平、喬石、姜春云、唐家璇、羅干、回良玉等國家領導人。2004年12月,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被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列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點)重點建設規劃”之一。
主要展覽 八路軍駐疆辦事處的展廳分為四部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傳播馬列主義、支援抗日前線;忠貞不屈的革命戰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里展出中國共產黨在新疆進行革命的活動的文物和文獻1500余種。 在抗戰艱苦年代,一批優秀的中共黨員、進步人士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不畏艱險,奔赴西北邊陲。他們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新疆的社會主義建設付出了艱辛的工作,并受到當地軍閥盛世才的迫害,度過了四年之久的鐵窗生涯,舍生忘死、忠貞不屈、正義凜然。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革命先烈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館內藏品:陳潭秋生前穿過的皮大衣、皮帽。陳潭秋烈士(1896~1943年),湖北省黃崗縣人,中共中央委員,湖北共產主義小組發起人和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歷任中共武漢地方委員會書記、湖北省組織部部長、江西省委書記、江蘇省委秘書長、中央組織部秘書、中央駐順直省委代表、滿洲省委書記、福建省委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糧食人民委員等職。1939年任中共駐新疆代表。1942年被盛世才逮捕入獄,1943年9月光榮犧牲,時年47歲。 建設歷史 建立時間 這里原是一處私人住宅,房主趙德壽。在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任塔城行政長。這幢樓房是他親自設計并雇人建筑的,始建于1928年,落成于1933年。1937年盛世才逮捕趙德壽,此樓以逆產沒收,改為新疆邊防督辦公署第二招待所。 1938年,交中國共產黨駐新疆代表專用(對外沿用第三招待所名稱)。原于1937年9月設在新房子的“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遂遷此辦公。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疆的辦事機構,陳云、鄧發及陳潭秋等三任黨代表先后在這里主持工作。同時又是黨的工作人員來往于延安、蘇聯途中在烏魯木齊停留時的招待所,周恩來、鄧穎超、任弼時、王稼祥、蔡暢、劉亞樓、楊芝華、孔原等同志均曾在這里留宿過。后1942年被迫關閉。1962年辟為“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紀念館”,1965年改為現名!拔母铩敝型V,1975年紀念館以舊址復原開放。館內有革命烈士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吳茂林等同志的革命事跡展覽。
歷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國內外形勢發生驟變。同年8月20日,蔣介石發表全面抗戰演講,表示愿意與中共一道共同抗擊日寇侵略。 新疆督辦盛世才自上臺以來,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和打擊政治對手,奉行親蘇政策,發電邀請中共派員協助其政府工作。1937年10月,黨中央經過仔細研究后,決定抽調50余名得力干部,從延安奔赴新疆。 為獲得蘇聯的武器援助,奉黨中央的指示由紅一、四方面軍組成的西路軍共2萬一千八百多人, 西渡黃河進入河西走廊,經歷大小數百戰,到達迪化時只剩下400余人的左支隊,被改編為新兵營。陳云于1937年4月為迎接西路軍左支隊進入新疆,從蘇聯來到新疆,于是黨中央委任他擔任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主任 。 辦事處成立后就積極投入工作,陳云從左支隊以及延安選派的同志中,選擇一批文化程度高的同志,進入新疆盛世才政府的航空學校、裝甲兵學校、無線電通訊學校,學習航空飛行、坦克駕駛等各種專業知識,為中國紅軍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骨干,這些技術骨干后來為解放軍空軍、裝甲兵、通訊兵等技術兵種的建設,都作出的很大貢獻。毛澤東的胞弟毛澤民還擔任新疆民政廳長(后改任財政廳長)。同志們積極宣傳馬列主義及毛澤東著作《論持久戰》等,先后創辦了《新疆日報》、《阿克蘇日報》、《喀什日報》等,還針對新疆教育十分落后的狀況,籌建了多所小學和中學。由于中共人員熱心幫助,勤奮工作,短短幾年,貧困落后的新疆發生了重大變化。不但民族矛盾趨于緩和,而且抗日統一戰線更是紅紅火火。陳云、滕代遠、馬明方、陳潭秋等一批重要人物先后擔任過辦事處主任。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處于最艱難時期。盟軍在歐洲戰場進退維谷;蘇聯面臨德寇重大壓力,無力再顧及新疆;在中國,日寇采取碉堡政策,進行梳篦式大掃蕩,氣焰十分囂張。蔣介石感到有機可乘,遂密令盛世才抓捕共產黨。盛世才見依賴蘇聯已經無利可圖,決定投向蔣介石政府,下令逮捕了著名共產黨員陳潭秋(時任辦事處主任)、毛澤民、林基路等131人。1943年9月27日,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杜重遠等10位優秀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慘遭殺害。 1945年抗戰勝利后,毛澤東親赴重慶參加國共和平談判。經過嚴正交涉,艱苦努力,我軍在新疆被關押人員終于獲釋,并與辦事處其他留守同志一道于1946年返回延安。 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雖然只存在短短9年,卻在中共黨史上寫下了重要而光輝的一頁。
地理位置 在烏魯木齊市勝利路二巷,坐落著一幢兩層樓的小洋房。 周圍綠樹掩映,花團緊簇;院內綠草如茵,潔凈如洗。大門外一側掛著一塊銅制牌子,上面鐫刻著1974年董必武親筆題寫的“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原址”11個大字。 該建筑為一幢中西合璧,青磚砌腰壓檐,土木結構的二層黃色樓房。樓頂南側有一座涼亭。登上涼亭,可以鳥瞰市區風光。院內聳立著數十棵參天白楊和四季長青的松柏。每年春季,迎春最早的杏花,點綴著滿院春色;夏秋季節,園中的各色鮮花,爭妍奪目。紀念館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下一篇福建:長汀革命舊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