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西紅色故事——土地革命開先河閩西的土地革命從192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后田暴動開始,接著在福建省永定縣溪南開展的分田進一步深入。1928年7月初,永定暴動后,在鄧子恢、張鼎丞的領導下,8月間召開溪南區工農代表大會,成立了溪南區蘇維埃政府。接著開展了土地分配工作。在不到10天的時間里,就在全區13個鄉的兩萬多人中完成了土地分配。永定溪南區的分田斗爭,雖然在比較狹小的地區內進行,但卻是全國較早、較為完善的一次分田。 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入閩后,閩西紅色區域迅速發展。紅四軍三克龍巖后,鄧子恢向毛澤東介紹了分田的辦法和經驗。毛澤東聽后對鄧子恢說:“你們的做法比井岡山時期有發展,現在閩西局面大體穩定,當前主要工作是領導人民開展土地革命!7月下旬,在毛澤東指導下,中共閩西“一大”貫徹黨的“六大”決議精神,尤其是對“六大”規定的土地革命政策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并結合閩西的土地占有狀況,總結了永定溪南等地的分田經驗,討論通過了《土地問題決議案》。會后,由于黨的政策正確,人民群眾積極擁護,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在長汀、連城、上杭、龍巖、永定縱橫300多里的地區內,解決了50多個區600多個鄉的土地問題。當時分田的地區占全區的70%,約有80多萬貧苦農民分到了土地。尤其是在1929年九十月間,龍巖、永定、上杭、武平等縣蘇維埃政府相繼成立后,土地斗爭更是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上杭縣在1929年七八月間,全縣除中都、官莊等一些地方外,其余大部分地區共有18萬農民獲得了土地。永定縣1929年10月也完成了分田工作,全縣38196戶143200人分得土地297723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35萬畝的85%以上,人均分得土地約2.08畝。龍巖縣的分田工作基本上在1929年9月結束。長汀、連城在1930年夏也基本完成分田工作。 1930年春,閩西又進行了“抽肥補瘦”調整土地的工作,到同年六七月間結束。閩西土地斗爭開創了先河,所創造的豐富經驗,為中央蘇區和其他蘇區土地革命全面、深入地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責編:錦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