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第一個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在黨的建設史、工人運動史中,都繞不開一個重要而特殊的機構;這個機構存在時間很短,發揮作用卻很大,影響深遠。這個機構,就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黨的一大決議指出“本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決定集中精力組織工廠工人。然而,當時黨員人數少,且當時黨組織還不能在上海進行合法公開活動,黨中央急需成立一個可以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構。黨的一大召開后不到20天,1921年8月11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便在上海公開掛牌辦公,發表宣言,出版機關刊物《勞動周刊》。隨后北京、武漢、湖南、廣東、濟南等分部設立起來。1922年,因書記部機構和駐地幾次被查抄、相關人員被非法判處徒刑或遭通緝,于是遵照中共中央決定于8月遷往北京,同時取消北京分部、成立上海分部。1923年二七慘案爆發后,北京總部亦被查封、領導人被通緝,3月又遷往上海,此后書記部再沒組織大的工人運動。1925年5月全國第二次勞動大會上決定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告書記部歷史使命已經完成,正式撤銷。 書記部自成立之日起,黨通過這個先進組織和公開機關,向工人宣傳馬列主義,幫助工人組織工會,發動和領導罷工斗爭,掀起了第一次中國工人運動高潮,在職工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公認為全國工運的總領導機關,為黨成功領導中國革命、為中國工運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在黨的建設和工運史上具有開拓性的重要地位。 廣泛提高工人覺悟。黨做職工運動,起初是以“提倡平民教育”為名接近群眾的。黨的一大綱領要求各地區、各行業工人積極創辦工人補習學校,以喚醒工人覺悟、啟發工人自覺組織工會。書記部及各分部成立后,即投入繁忙的宣傳教育和組織工作,教育工人掌握和運用階級斗爭這個馬克思主義的銳利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利益!秳趧又芸罚〞洸窟w京后改為《工人周刊》)和各分部刊物等宣傳陣地,北京長辛店、上海小沙渡工廠區等各工人補習學校,紛紛向工人宣傳工人階級團結和組織的重要性,啟發工人按產業組織起來。 組織和成立工會。1921年5月,北京的黨組織在長辛店領導成立了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工會,它與幫會、同鄉會不同,是由工人自己組織、為全體工人伸張正義的。在共產黨人的積極推動下,到1922年4月,全國各種工會團體已達100多個。書記部特別重視地方總工會和產業總工會,先后成立了武漢工團聯合會、湖南工團聯合會、漢冶萍總工會,還有后來成立的全國鐵路總工會。 發動、組織和支援罷工。在提高工人覺悟和建立產業工會的基礎上,書記部有組織地開展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資本家三重壓迫的罷工斗爭。從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起至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13個月里全國發生罷工187次,參加人數在30萬以上,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最終推動職工運動從改善生活的經濟斗爭轉到爭取自由的政治斗爭新階段。其中著名的香港海員、安源路礦工人、開灤煤礦工人、京漢鐵路工人4次大罷工,都是在書記部支援或直接領導下進行的。書記部遷往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北方鐵路做了罷工潮之骨干先鋒,便于就近指揮,還能公開開展工作。 發起和召開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1922年5月,書記部發起并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出席代表173人,代表100余個產業工會27萬會員。會議通過了《罷工援助案》《八小時工作制案》《全國總工會組織原則決議案》等10項決議案,并決定在全國總工會成立之前,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為全國工會總通訊機關,就此確認了書記部在全國工人運動中的領導地位,即全國工人運動的總領導機關,已有指揮全國職工運動之權。2018年10月召開的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議次序,就是起源、延續此次勞動大會的。 亮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那時共產黨員多以知識分子組成,對工人入黨十分慎重,于是介紹工人入黨必先介紹入書記部,書記部成了工人入黨的經過機關,提升了黨在工人中的分量。書記部在其上海辦公場所公開掛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牌子,知情人都知道這是共產黨公開的“罷工司令部”。召開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時,書記部憑借較高威信,在會場把“中國共產黨萬歲”口號,與“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口號一并布置;大會由一名共產黨員主持到底,并臨時動議決定書記部為全國工會總通訊機關,會議取得了意外成功,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發揮重要政治影響的起點。 責編:錦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