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赴使命 熱血寫春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向貧困發起最后的沖鋒。 無數共產黨員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邁斗志,櫛風沐雨、披荊斬棘,克服難以想象的種種困難、跨越難以盡數的重重關卡,帶領貧困群眾走上向著美好新生活的康莊大道。 讀懂脫貧攻堅中的共產黨員,就能讀懂中國反貧困斗爭不斷取得勝利的密碼。 盡銳出戰——面對黨中央的要求、人民的呼喚,一批批共產黨員挺身而出、奔赴戰場 9899萬人——這是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貧困人口總量。 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歷史、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短時間內讓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縱觀歷史、放眼世界,均無先例。 打非常之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面對黨中央的要求、人民的呼喚,一批批共產黨員挺身而出,毅然奔向一處處沒有硝煙的戰場。 2016年,在青海省鹽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工作的“90后”共產黨員趙軍章主動請纓參加駐村扶貧。 臨出發前,他琢磨著,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熟悉農村情況,下去干扶貧工作應該能比別人更快進入角色。 哪知道,到青;】h上吾具村報到第一天,趙軍章就傻了眼。村里只有一條路,村民房屋十分破舊,駐村工作隊連個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最讓人失望的還是村民的精神狀態,村委會旁不大的小賣部里擠滿了打撲克的閑人。 召集村里黨員開會,好多人根本不來;宣傳政策,趙軍章在上面小講,村民在下面大講;每次開會提出的事,村民大多反對。村民們經常對他說的話是:“你這么年輕,你懂啥?你能辦下啥事?” 怎么辦?初來乍到的趙軍章為了打開村民的心房,想到了個笨辦法——多跑腿。接下來的時間,他每天挨家走訪。有的年輕人對他不理睬,他就拉著老人聊天。走的次數多了,村民們終于不再抵觸,逐漸對他敞開了心扉。 對村里情況和村里人訴求有了底后,趙軍章帶著村民一起努力:爭取資金進行危房改造,發展中藥材種植、土雞散養等特色產業,抓好黨建激活人心……慢慢地,村容村貌、村民心態都發生了可喜變化。 2018年底,上吾具村一舉摘掉了貧困帽。村民們都說,是趙軍章這樣的帶頭人凝聚了人心力量、改變了貧困命運。 “山里涼,來喝杯熱茶,暖和一下!這是黑麋峰出產的拳頭產品黃金茶!3月28日,湖南長沙橋驛鎮在大山里開起了展銷會,黑麋峰村第一書記周若愚亮開嗓子吆喝著,將一杯杯香氣撲鼻的黃金茶遞到游客手中。 不到兩個小時,周若愚帶來的茶葉銷售一空。 在長沙市國資委工作的周若愚,明年就要退休了。原本可以在機關里“退居二線”的他,卻主動來到黑麋峰村這個曾經的省定貧困村,挑起了104戶貧困戶脫貧的重擔。 “我來,就是啃硬骨頭的!”工作經驗豐富的他,深知貧困戶最需要幫助的就是扶智和扶志。采取合作社代養模式幫助貧困戶脫貧、手把手教村民管理茶園、打造一支永遠撤不走的工作隊……在周若愚的不懈努力下,黑麋峰村煥發出嶄新面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為如山的責任、莊嚴的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目前在崗91.8萬名。他們堅守在全國脫貧任務最艱巨的地方,向貧困堡壘發起最后的沖鋒。 面對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生于斯長于斯的老支書、老黨員初心不改、砥柱中流,千里馳援的第一書記、幫扶干部盡銳出戰、不勝不歸,更有思念故土的農民工黨員、“能人”黨員響應號召、返鄉“參戰”。 安徽黟縣塘田村,貧困一度如同延綿的大山,世代橫亙在塘田人面前。 走出過大山的老兵黃忠誠,退伍后創業小有所成。2011年,黃忠誠不再操持自己蒸蒸日上的木材生意,而是回到家鄉挑起村委會主任的重擔,“作為一名黨員,我要幫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 他每天起早摸黑,把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的突破口。同時,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讓沉寂已久的荒山重煥生機。 2016年9月5日,在黃忠誠的不懈努力下,塘田村茶葉專業合作社首次分紅,兌現了組建合作社時對貧困戶的承諾。 手捧分紅款,貧困戶們卻哭了——因積勞成疾,黃忠誠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分紅現場…… 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共產黨員始終沖鋒在前,不辱崇高使命,不負人民重托。 貴州遵義播州區團結村老支書黃大發沿著修建在絕壁上的“大發渠”巡查(2018年8月11日攝) 責編:錦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