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utton id="fh6mt"><object id="fh6mt"></object></button>
      
      
    2. 首頁 >> 黨史教育 >>黨史故事 >> 1959毛主席突發怎樣的感嘆
      详细内容

      1959毛主席突發怎樣的感嘆

      廬山會議上

      僅就其自然風光而言,廬山算不上天下第一山;廬山聞名于世,其重要原因還在于"政治"。民國時期,許多重要政治談判都在廬山進行,國民黨的風云人物很少有不登廬山的。有人考證說,蔣介石上廬山有二十多次,也有人說三十多次。他頭一回上廬山,是在1926年北伐途中,占領南昌后,于11月26日上廬山。到了共產黨打下江山,自50年代末開始,它也成了會議重地,許多政治事件發生在這里。

      1959年6月,毛澤東離開北京,一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考察。25日回到韶山,28日到武漢,29日,從漢口乘船到達九江,然后乘車緩緩登上了廬山。對于江西,毛澤東十分熟悉,從井岡山斗爭開始,他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戰斗了多年,但登上廬山,這還是頭一次。

      在眾人的簇擁下,毛澤東走過潺潺清溪東谷河一側,來到一片蓊郁蒼松和碧翠竹林之中。這里有一幢亂石壘成的兩層歐式別墅。通常,屋匾廬號總是高懸于大門之上,而此屋與眾不同,在院子里一塊巨巖上,鐫刻著"美廬"兩個大字,落款為"中正題"。因為是蔣介石的手書,有人想鑿去,以免毛澤東生厭。毛澤東聞知,當即制止,說:"這是歷史,不要鏟掉,應該留給后人看!"毛澤東一句話,使"美廬"二字留存至今。

      毛在廬山是比較愉快的,愉快的心情來自他對客觀形勢的估計。盡管也有些國際上和國內的事情不順心,實際工作特別是大煉鋼鐵、大辦食堂等事情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但他總的認為,形勢是好的,而且會越來越好。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在向他匯報情況時曾說,"大躍進"以來,"有偉大的成績,有豐富的經驗"。毛澤東對這幾句話很贊賞,進一步發揮說:" 有豐富的經驗 說得很巧妙,實際上是:有偉大的成績,有不少的問題,前途是光明的。"于是"成績偉大、問題不少、前途光明"成了廬山會議前對全國形勢的總估計,也是當時會議的基調。當眾人陪同毛澤東來到蔣介石用過現在重新裝修過的"美廬"別墅時,毛澤東沖著江渭清、聶榮臻、曾希圣等人說道:"現在天下大亂了。"

      四個人一驚,不知如何作答。

      江渭清很快琢磨過味兒來:"主席,哪里會天下大亂?現在形勢很好的。"

      "好吧,進屋來談吧!"毛澤東邊說邊走進屋子,"你們把形勢和問題,都一塊說說,這次中央擴大會議上,主要是反 左 的問題,不要怕右。"

      眾人一塊石頭落地。在實際工作第一線的領導們怎么會不清楚:本來1958年農業形勢很好,風調雨順,由于大煉鋼鐵、大辦工業和大辦其他事業,增產不增收,大批糧食、棉花,一場大雪全捂在里面。敞開肚皮吃飯,吃飯不要錢的"共產風",培養了不少懶漢、敗家子。

      全國的總管家周恩來對經濟形勢更是了如指掌。

      "大辦鋼鐵",是大傷元氣。

      河南新鄉市放出一天產生鐵102萬噸的高產"衛星"。周恩來看到這個材料后,問身邊搞過鋼鐵生產的秘書顧明,這有無可能?顧明回答說:"我們在鞍山鋼鐵廠,煉一噸生鐵需要貧礦石三四噸,煉焦用煤要二三噸,加上石灰石、輔助材料等要10多噸。102萬噸生鐵,需要1000多萬噸的運輸量,所以這不可能是真的。"周恩來就要顧明到河南去看看。顧明去后,把土法煉出的所謂生鐵帶了回來,實際上,其中最好的也不過是含鐵成分較多的海綿鐵。大批農民上山煉鐵,許多地方分不清什么是鐵礦石,把比較重的黑石頭塊當成了鐵礦,也弄不清一噸是多少,把一擔當作一噸。

      周恩來心中很不安,照此下去,廢鐵成山更是浪費。他每星期親自主持一次鋼鐵會議,還調了一百多萬多大學生去各地幫助分析化驗。到了冬天,中共四川省委工業書記陳剛向周恩來請示匯報,說四川還有幾百萬人在山上,既無衣被御寒,又無糧食充饑,鋼鐵任務沒有完成,怎么辦?周恩來當機立斷:立即下山。

      對此,一直關心糧、鋼躍進的毛澤東不能說不聞不問。他走出紅墻到各地視察時,在紅薯地邊,有人上前扒一塊紅薯,個不大,再扒一塊,還不大。毛澤東看在眼里,不讓再扒,轉身留下一句話:"畝產13000斤?秋后我再來看。"從小種過地的毛澤東對畝產10萬斤有過懷疑,他指著一位負責人說:"你沒種過地,這不是放衛星,這是放大炮。"有人解釋,用電燈為水稻照明,用鼓風機朝水稻鼓風就可以畝產10萬斤。毛澤東仍搖頭:"吹牛,靠不住。這是種過地的,畝產10萬斤?堆也堆不起來么!"有人想讓小孩子往水稻上站以證明一下,毛澤東還是搖頭,說:"娃娃,不要上去。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

      人們也許會奇怪,既然毛澤東不相信這些,為何又不制止呢?一個原因,那就是毛澤東始終認為,這只是具體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是十個指頭中的一個指頭的問題。對"大躍進"的方向,他始終是堅信不移的。對畝產10萬斤這件事,他曾對秘書高智做過這樣的解釋:你不要相信這件事?墒侨罕娺\動"不熱不行,不熱群眾起不來。不冷也不行,熱過了勁就要壞事。咱們現在根本達不到那個水平。"他的意思是群眾熱起來的時候,只能淋一點毛毛雨,不能潑冷水。所以,他對群眾中出現的狂熱和浮夸,他不相信,但也不批評,相反還要鼓勵,因為他相信這股空前的熱情能改變中國的落后面貌。


      責編:錦慧

      技术支持: 中政銀企(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
      1. <button id="fh6mt"><object id="fh6mt"></object></button>
        
        
      2. 我操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