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胡錦濤作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
十七大召開正時值改革開放即將30周年,所以,大會首先高視點、全景式、大跨度地回顧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大會深刻揭示了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概括了“十個結合”,強調,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大會堅定而有力地指出:“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大會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強調要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十七大的一項重要內容和理論創新,就是深刻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對科學發展觀作出了科學評價,對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根本要求。強調,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大會指出,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大會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十七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強調要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十七大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部署了黨的建設的任務和措施。
在黨內民主方面,強調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推進黨務公開,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督的制度;改革黨內選舉制度,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直接選舉范圍。
大會選舉出由204名委員、167名候補委員組成的十七屆中央委員會,選舉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27名。隨后的十七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胡錦濤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賀國強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本文摘編自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