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國識別碼】語言文字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一般認為有80種以上語言,約30種文字。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的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漢語是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 漢語是漢民族的共同語,占總人口91.51%的漢族使用漢語,有些少數民族也轉用或兼用漢語,F代漢語有標準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 漢語方言通常分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各方言區內又分布著若干次方言和許多種土語。 在55個少數民族中,回族、滿族已全部轉用漢語,其他53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有些民族許多人轉用或兼用漢語或其他民族語言;有些民族內部不同支系還使用不同的語言。從語言的系屬來看,56個民族使用的語言分別屬于五大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漢藏語系分為漢語和藏緬、苗瑤、壯侗三個語族。阿爾泰語系分為蒙古、突厥、滿—通古斯三個語族。屬于南島語系的是高山族諸語言,還有回族的回輝話。屬于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有佤、德昂、布朗、克木等語言。屬于印歐語系的是屬斯拉夫語族的俄語和屬伊朗語族的塔吉克語。此外,少數民族語言中還有幾種屬于混合語言。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漢字是漢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也是全國各少數民族通用的文字,一些民族已經完全使用漢字。規范漢字為國家通用文字。規范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的字和未經整理簡化的傳承字。2013年發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是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各領域漢字應用需要的重要漢字規范標準。 1949年前,有21個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先后為壯、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納西、侗、佤、黎等民族制訂了文字方案。 從文字的體系和字母的形式來看,我國的文字有意音文字、音節文字、字母文字體系和古印度字母、回鶻文字母、阿拉伯字母、方塊形字母、圖形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形式等。 1958年2月11日,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決議,公布《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的工具!稘h語拼音方案》也是拼寫中國地名、人名和中文文獻等的國際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持語言平等政策,積極維護語言的多樣化與和諧統一,禁止任何形式的語言歧視;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鼓勵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文字;堅持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等基本語言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