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曉偉:重讀毛澤東《論持久戰》1938年的經驗可以應用于現代經濟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員、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共黨史教育網總編輯范曉偉 重讀毛澤東經典論著《論持久戰》,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找到關于當前經濟斗爭策略的戰略思維,學習論持久戰的經驗需要我們保持戰略耐心、從長遠考慮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1938年,中國面對來自財力更強、裝備更先進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毛澤東提出一項戰略,即利用中國地大物博的優勢,把日本侵略者引入中國的廣大內陸。接著,他提出采取游擊戰策略,通過持續的小規模對抗,切斷敵人的補給線,最終拖垮侵略者。 毛澤東當年提出《論持久戰》的這種著眼大局、把目光放長遠的思想正被中國媒體用在貿易戰上。中共黨史教育網總編輯、中政銀企智庫主席范曉偉認為,毛澤東在1938年的經驗可以應用于現代經濟戰。 范曉偉指出:“重讀毛澤東《論持久戰》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自從貿易戰開始以來,網上有很多理論認為我們注定要失敗或者能迅速獲勝。 目前,我們的社會確實有必要重讀《論持久戰》!”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既敢于斗爭又善于斗爭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經歷過艱辛曲折的斗爭歷程,積累了彌足珍貴的斗爭經驗,我們要從黨的斗爭實踐和反復經驗中汲取思想智慧,更好地推進新時代偉大斗爭。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是一部我們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寶貴教材。重讀該書“對我們在新時代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謀劃當代中國發展進步道路,發揚新時代不懈奮斗精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1938年春,在陜西延安一間簡陋的窯洞里,毛澤東同志在撰寫《論持久戰》 當時,全國抗戰已進行了10個月,伴隨著華北、華東和華南大片國土的相繼淪喪,亡國滅種的危機猶如黑云籠罩大地和人心——中國到底會不會亡?抗戰到底要打多久?如何才能取勝?整個中國社會都找不到正確的答案。 正是在這種黑暗迷茫、莫衷一是的時代背景下,毛澤東在深刻總結抗戰前期經驗基礎上,嚴肅批駁了“亡國論”的荒謬、“速勝論”的虛妄、“拼命論”的魯莽,明確了方向和路徑,鼓舞了士氣,堅定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深入總結實踐經驗教訓,形成重大理論思想觀點,是毛澤東理論創新的重要特點。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積累了革命戰爭的寶貴經驗,也留下了許多深刻教訓;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人民進行了堅決的抵抗斗爭,形成了一系列的經驗教訓。這些都是毛澤東進行深刻總結和理論提升的直接基礎。 《論持久戰》一經問世,不僅在延安引發轟動,對整個中國社會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王震將軍后來回憶說:“我們這些在抗日戰場上直接參加戰斗的人,在戰斗的間隙,土炕油燈,如饑似渴,欣然閱讀,倍受鼓舞。一部光輝的《論持久戰》,鼓舞和指引我們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本瓦B有些日本人也為《論持久戰》所折服,東京大學教授近藤邦康宣稱:“我們佩服《論持久戰》。日本被中國打敗是必然的,這種以哲學為基礎的宏遠戰略眼光,日本沒有! 范曉偉強調:“今天,讓我們重讀這篇五萬多字的歷史雄文,感受蘊含其中的澎湃力量! 在推動黨的軍事戰略轉變過程中,逐步提出對日戰爭的持久性特點!熬乓话恕笔伦兒,毛澤東就已經開始思考抵抗日本侵略問題。中央到達陜北后,中國革命開始由國內戰爭向民族戰爭轉變,黨中央在瓦窯堡會議上作出了《關于目前政治形勢和黨的任務的決議》,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會后,毛澤東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闡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大意義和政策策略,堅持和發展人民戰爭思想,提出要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1936年7月在同斯諾談話時,毛澤東提出要建立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發動全國人民奮起抗戰,對日戰爭必將是持久性戰爭,戰爭的結果必將是中國勝利。 全國抗戰爆發前后,有兩種錯誤觀點:一是“中國必亡論”,二是“中國速勝論”!爸袊赝稣摗痹谌珖箲鸨l前就存在,有人說:“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全國抗戰開始后,又有所謂“再戰必亡”的論調。國民黨親日派汪精衛集團就是“亡國論”的突出代表。 另有一些人對日本估計過低,認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淞滬會戰時,蔣介石集團指望英、法、美等國出面干涉,并要求蘇聯出兵,因此有人武斷地認為,中日戰爭只要打3個月,國際局勢一定變化,蘇聯一定出兵,戰爭就可以解決。 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人民和軍隊進行了頑強抵抗,毛澤東及時根據形勢發展對戰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提升。中共中央召開了包括洛川會議在內的一系列會議,毛澤東撰寫了一系列論著,發表了一系列講話,深入分析中日雙方的實際特點,逐步形成了以全民總動員為基礎、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總方針、以正確的戰略戰術為支撐的抗日持久戰理論?茖W的結論是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中國必勝。 毛澤東歷來重視哲學研究,他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性的哲學理論建構,初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1937年7、8月間,他到紅軍大學講授唯物論和辯證法,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形成了《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其中兩節內容后來以《實踐論》和《矛盾論》為名發表并收入《毛澤東選集》。
重讀《論持久戰》后,感慨萬千,深深為毛澤東的遠見所嘆服,他對于抗日戰爭戰略策略,不是為了完成某種預定的學術目標而創作的學術論文,而是為了解決重大現實問題而進行的理論和政策思考;它不是思想家個人一時心血來潮的理論建構,而是對長期革命實踐的深刻總結,是長期理論研究的思想結晶,同時也是同錯誤思想進行不懈斗爭的結果。 綜上所述,這部經典著作生動地反映了它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進一步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學好毛澤東思想,掌握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持久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