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utton id="fh6mt"><object id="fh6mt"></object></button>
      
      
    2. 首頁 >> 黨史教育 >>黨史故事 >> 毛澤東,人類歷史上一座永遠聳立的巍峨豐碑!
      详细内容

      毛澤東,人類歷史上一座永遠聳立的巍峨豐碑!

      立功、立言、立德,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評價歷史人物的三個價值尺度。然而歷史上眾多風云人物中,有的因立功名垂青史,有的因立言傳頌后世,有的因立德受人敬仰,卻極為罕見有功言德并立達到至高境界的人物;赝麣v史,毛澤東是唯一同時建蓋世奇功、著天下雄文、揚人間大德,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的歷史巨人。

       
      建蓋世奇功的實踐節點

      (一)參與建黨,成就了“紅船精神”。1921年7月黨的“一大”,13位代表會開了一半,在由上海向南湖“紅船”轉移的路上就溜走了一人。十多年后,張國燾成了大叛徒,周佛海、陳公博成了大漢奸,4人聲明脫離共產黨,4人犧牲,紅船初心只剩毛澤東和董必武。董老未進過黨的核心,毛澤東是駕駛“紅船”破浪前行抵達勝利彼岸的掌舵人。

      (二)上井岡山,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后叛變革命!鞍恕て摺睍h上,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首次打出鐮刀斧頭的工農革命軍旗號。進攻長沙失利后,毛澤東率部挺進井岡山,點亮了終將形成燎原之勢的星星之火。

      (三)“三灣改編”、“古田會議”鑄軍魂。1927年9月底的“三灣改編”,實行了“支部建在連上”和官兵一致的制度。1929年12月在古田會議,則通過了毛澤東撰寫的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8個決議案。古田會議標志著毛澤東建軍思想的成熟。古田是人民軍隊鑄魂之地。

      (四)確立游擊戰的戰略技術。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和朱德共同總結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作戰方針,打了很多以弱勝強的漂亮仗。1930年12月,毛澤東為第一次反“圍剿”誓師大會題寫對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券;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對聯生動概括了適合紅軍作戰特點的戰略戰術。

      (五)遵義會議大轉折。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是黨和紅軍在走投無路的困境中,在對生存與勝利的渴望中,選擇了毛澤東。力排眾議,打鼓新場脫魔掌;用兵如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不負眾望,帶領紅軍虎口脫險,踏上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新征程。

      (六)粉碎張國燾危害黨中央的陰謀。1935年9月9日,野心膨脹的張國燾與黨中央分道揚鑣,發密電給在黨中央附近的四方面軍領導人陳昌浩等,“徹底開展黨內斗爭”。接葉劍英密報,毛澤東迅速與中央脫離險境。毛澤東多次說:1935年9月9日,是“最黑暗的一天”。

      (七)確定陜北為紅軍長征的落腳點。1935年9月底,中央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到達甘肅哈達鋪。當毛澤東從報紙上發現陜北一帶有劉志丹領導的紅軍,決定陜北為落腳點。毛澤東一掃胸中陰霾,心情豁然開朗,詩興大發,佳作噴涌,在一個月內連作《七律·長征》《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等詩詞佳作。中央紅軍突破蔣介石布下的重重封鎖線,尤其是1935年11月直羅鎮大捷和果斷糾正“肅反”錯誤,救出劉志丹、習仲勛等陜北紅軍領導同志兩件大事,為黨中央把革命大本營放在陜北舉行了奠基禮。

      (八)從“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反蔣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導成立了“東北軍工作委員會”。當東北軍停止與紅軍交戰行動,毛澤東力主東征山西,為抗日開辟道路。大家對東征憂心忡忡,毛澤東卻信心滿滿。東征途中所寫《沁園春·雪》就是佐證。東征歷時75天,殲敵7個團,擴軍8000余,各類繳獲頗豐。凱旋當日(5月5日),毛澤東宣布“反蔣抗日”變“逼蔣抗日”。

      (九)由“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在“逼蔣抗日”大背景下爆發。12月13日、19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會議上兩次作主導發言,確定由“逼蔣抗日”變“聯蔣抗日”。并于19日連發11封電報給在西安的周恩來,周恩來創造性貫徹了毛澤東電報精神,達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十)變“聯蔣抗日”為“擁蔣抗日”;氐侥暇┑氖Y介石,對在西安的承諾立場上動搖,態度上消極。毛澤東又適時提出“擁蔣抗日”,通過一系列艱苦卓絕、深入細致的工作,迫使蔣介石于1937年5月同意“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達成國共二次合作。至此,毛澤東提出的,中國共產黨主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體形成,黨和紅軍被中央軍、晉綏軍、東北軍、西北軍、寧青二馬軍等60多萬大軍包圍的嚴峻局面得以破解。

      (十一)領袖地位的鞏固與敵后抗戰新局面的形成。1937年11月,王明以欽差大臣身份回國,極力推行“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右傾路線,在黨內高層引起思想混亂,毛澤東的指示一度出不了窯洞。5月,《論持久戰》發表,立即在敵我友各方引起震撼。1938年7月,共產國際明確表態,支持以毛澤東為領袖的中共中央。9至10月的六屆六中全會,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指示,毛澤東的領袖地位得以鞏固。此后,毛澤東關于抗戰戰略戰術思想得以順暢貫徹,迎來了人民群眾大動員、人民軍隊大發展、抗日根據地大開辟的新局面。

      (十二)擊退反共高潮,維護統一戰線。國民黨蔣介石、汪精衛,都有盤根錯節的媚日親日情結。汪精衛1938年底投降日本。蔣介石則在1938年武漢失守后,連續出現了三次投降危機,并伴隨三次反共高潮。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撰文電告國內外,及時揭露蔣介石的投降行徑,并指揮部隊以有理、有利、有節的自衛行動,擊退和粉碎了三次反共高潮。

      (十三)延安整風與精兵簡政。1939年到1943年,毛澤東在延安發起和領導了馬克思主義學習運動,以反對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和“黨八股”為內容的整風運動,以及其間開展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和隨之實行的“精兵簡政”。這一連串的重大舉措,矗起了延安精神,凝聚了黨心民心,夯實了奪取抗戰勝利的力量基礎。

      (十四)未雨綢繆,進軍東北。對于東北的戰略地位,毛澤東早已了然于胸。1945年8月12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前3天,毛澤東開始進行“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部署,即電令毗鄰東北的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李運昌,率所轄4個軍分區司令員、4個地委書記,組成東進指揮部和東進工委,率部2萬余人分3路挺進東北,奪得經略東北的主動權。

      (十五)重慶談判與戳穿蔣介石“滅共”陰謀。蔣介石為獨占抗戰勝利成果,為向日本占領區運兵爭得時間,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并斷定毛澤東不敢來重慶。毛澤東“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8月28日赴重慶,一邊與束手無措的蔣介石周旋,一邊做國民黨上層和民主黨派的工作,同時指示八路軍、新四軍粉碎國民黨軍的武裝挑釁,并命令華東、華北八路軍、新四軍選派主力挺進東北。10月10日《雙十協定》達成后,黨內部分同志被“和平民主新階段”所迷惑,產生了到國民黨政府當官過太平日子的思想。毛澤東告誡大家,蔣介石仇共滅共的本性不會改變!從“雙十協定”簽訂到1946年6月,毛澤東對即將到來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了周密謀劃和準備。

      (十六)運籌黃土高坡,決勝各個戰場。全面內戰爆發之初,擁有400萬正規軍的蔣介石,夸口要3至6個月肅清共產黨。毛澤東在世界上最簡陋的司令部里,指揮最大規模的人民解放戰爭。先是在延安的窯洞里(1946-1947.3),粉碎了蔣介石的全面進攻;又在陜北的溝壑間(1947-1948.3),挫敗了蔣介石對山東、陜北的重點進攻;再在西柏坡的小山村(1948.3-1949.3),實現了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到戰略進攻的重大轉變。不到3年,蔣介石的幻想被擊得灰飛煙滅。

      (十七)拒絕“劃江而治”,將革命進行到底。1949年初,人民解放軍贏得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觸動了多方的利益神經。蘇聯、美國和國民黨都以不同方式,向中國共產黨施壓,“革命到此為止”,以求“劃江而治”。毛澤東憤然指出,決不允許再出現“南北朝”!隨即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動員令。解放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直下東南、華南和西南,進軍西北、新疆和西藏,完成了祖國大陸的全部解放和空前統一。

      (十八)新中國國體、政體和政協制度的總設計師。對于革命勝利后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早在1931年毛澤東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時,就作了最初探索。1940年的《新民主主義論》、1945年的《論聯合政府》和1949年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又對新中國的國體、政體和領導制度作出遞進式構想和設計。從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到開國大典,毛澤東科學設計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以及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

      (十九)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清除一切污泥濁水。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的110年間,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同列強簽訂了上千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欠下了永遠還不清的巨額債務。在殖民主義、封建主義形形色色物質鴉片和精神鴉片長期的污染和毒害下,整個社會落后和丑陋程度令人發指。毛主席關于廢除舊中國一切不平等條約的莊嚴聲明,使重壓在中國人民身上巨額債務一朝清零!又幾乎在一個早上就將“黃、賭、毒、黑”等社會毒瘤鏟除干凈,為新中國創造了晴朗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二十)力服眾議,定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心?姑涝敲珴蓶|一生最艱難的戰略決策。剛剛誕生一年,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實在沒有與世界霸主美國一決雌雄的資本。黨和國家大多數領導同志不同意出兵是非常正常的。但毛澤東看得更遠,想得更深,以“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的充分理由,說服了大家,由彭德懷掛帥,出兵抗美援朝。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血洗天津和北京。50年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將美國為首的兩個八國聯軍(17國)打趴在三八線上,贏得了一場中華民族的百年雪恥之戰,新中國的立國立威之戰!

      (二十一)彎道超車,以大躍進速度完成工業化補課。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工業水平,比歐美落后200年,比日本落后80年,比印度也要落后30年以上。毛澤東把工業化稱之為“第二個革命”,于1953年啟動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僅用20年,我國就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標志的世界頂級成果,一舉超越印度,趕上了某些西方發達國家。

      (二十二)以農業為基礎的各項建設成就顯著。中國什么問題最大?吃鈑的問題最大!毛澤東對農業基礎建設抓住不放,毫不放松。1952年提出南水北調設想,1956年展望“高峽出平湖”的三峽工程。1950年代,指導完成了農業合作化之后,又親自制定了包括“土、肥、水、種、密、保、工、管”八字憲法在內的農業發展六十條。全國范圍內共修建大中小各型水庫,達84000多座,糧食產量由1950年的1.3億噸,增加到1975年的2.8億噸。

      (二十三)打贏“準戰爭”時代的所有戰爭。新中國成立時,解放戰爭尚在進行中。幾乎與抗美援朝同步,國內展開大規模的剿匪作戰。至60年代,共剿滅土匪數千股,200多萬人,根除了幾千年的匪患。東南沿海同國民黨軍的作戰,持續了近20年。反侵略戰爭方面,先后贏得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還擊戰,60年代中期抗美援越作戰,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1974年收復西沙之戰。60年代中期,當美蘇兩霸均以中國為敵,大規模侵略戰爭危險空前嚴峻,毛澤東主席又作出進行“三線”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從1964年到1976年,我國西部地區崛起40多座工業城市,基本形成毛主席所要求的“山、散、洞”戰略布局。

      (二十四)提出“一綱四目”(一國兩制)兩岸統一設想。針對美國制造“一中一臺”、“兩個中國”的陰謀,毛澤東從50年代中期開始思考在不放棄使用武力的前提下,以和平方式收復臺灣的設想。1956年10月3日,毛主席在周總理陪同下,同與國共兩黨高層都很熟的香港記者曹聚仁,談話兩個多小時。周總理將毛主席的談話內容歸納為“一綱四目”:一綱是以一個中國為綱,四目是統一后臺灣社會治理的四項具體政策。曹聚仁將“一綱四目”精神轉達給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后,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之后兩岸斷斷續續的武裝沖突,多是打給美國人看的,打的是美國分裂中國的陰謀。

      (二十五)打破封鎖,昂首挺進聯合國。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多次闡釋過對外開放思想。然而新中國一成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對新中國采取嚴厲的封鎖政策。1959年中蘇關系破裂后,蘇聯也加入封鎖行列。因此,打破封鎖,擺脫孤立,是貫穿新中國前30年的外交主題。1954年,毛主席和周總理首創國際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廣交朋友,逐漸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力度。1971年,亞非拉數十個國家用選票驅逐了“中華民國”,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得以恢復。毛主席用小球撥動大球,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封閉20多年的中美關系大門由此打開。

      (二十六)醫療衛生事業舊貌換新顏。新中國前30年,科技、教育、體育、文藝各項事業快速發展,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的醫療衛生事業進步尤為明顯。天花、霍亂、鼠疫、血吸蟲病等惡性傳染病被徹底消滅。被西方列強和國民黨政府封殺得奄奄一息的中醫事業,在毛主席大力倡導下恢復生機,一大批中醫藥院所成立。屠呦呦在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頒獎大會上,重點感謝的人物是毛主席。

      (二十七)反和平演變戰略取得巨大成功。毛澤東指出,社會革命要經過政治革命、經濟革命和文化革命三個革命。國際共運史表明,一個國家即使完成了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如果不進行意識形態領域的文化革命,復辟和倒退隨時可能發生。當年在列寧領導下,相繼完成了政治革命和工業革命的蘇聯,由于缺少一個與舊意識形態決裂的文化革命,導致蘇聯在不滿74歲那年壽終正寢。而毛主席一向把政治思想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新中國成立前夕,特別提醒全黨警惕敵人糖衣裹著的“炮彈”的襲擊。1953年,當美國杜勒斯提出“中國牌子的共產主義比蘇聯牌子的共產主義更危險”,叫囂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托在中國共產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時,引起毛澤東的高度警覺。1956年蘇共20大,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大林,拋棄列寧主義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更引起毛澤東的極大憂慮。從那時起,毛澤東把反對“和平演變”戰略,把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文化革命提上重要議事日程。20世紀60年代,古稀之年的毛澤東,又以“不惜摔得粉身碎骨”的自我犧牲精神,發動了他自稱一生兩件大事之一的文化大革命。文革失敗了,但反和平演變戰略卻在很大程度上成功了。幾十年來,西方對中國花樣翻新的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之所以難以得逞,根本原因在于毛主席為我們筑起了一道任何敵人都難以逾越的精神長城。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毛澤東的出現,是中國共產黨的幸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皼]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鄧小平語)。在上下五千年的人類歷史上,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像毛澤東那樣,在立功、立言、立德都達到至高境界的人物;留下驚雷巨響,推動社會翻天覆地、舊貌換新顏的人物;以及無論生前還是身后,都贏得海量“粉絲”追隨、擁戴、贊頌、敬畏和頂禮膜拜的人物。

      毛澤東,人類歷史上一座永遠聳立的巍峨豐碑!
       


      技术支持: 中政銀企(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
      1. <button id="fh6mt"><object id="fh6mt"></object></button>
        
        
      2. 我操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