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史教育網北京電 :近日,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理事、中共黨史教育網副總編輯兼秘書長范曉偉在湖南調研期間,專程來到韶山,在韶山市副市長謝智君、韶山市原副市長、韶山市紅色文化大本營負責人唐健強等同志的陪同下向毛澤東銅像敬獻花籃,親手整理花籃上的緞帶,帶領大家向毛澤東銅像三鞠躬,并瞻仰了毛澤東銅像,深切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范曉偉說,紅色文化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黨史教育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要把這些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開展黨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深刻理解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必然性,進一步增強在新時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范曉偉分別到長沙、常德、永州等地,深入企業、農村、社區、學校等基層單位調研。他強調,要把中共黨史教育這個主題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結合起來,堅持在紅色文化發展中促經濟產業轉變,在中共黨史教育的轉變中謀區域經濟全面發展。
范曉偉來到韶山賓館,親切接見湖南省紅色文化工作會議的全體代表,隨后帶領全體代表一起參觀毛主席曾居住地會址。范曉偉再次仔細觀看了賓館內各個場所,在一幅幅照片和展板前駐足察看,并不時就有關問題向講解員提問。他來到當年毛澤東會見鄉親們的廳堂,凝望著墻壁上當年和鄉親們的合影,注視著當年鄉親們留下的印跡,同大家一起回憶毛主席與鄉親們在一起的情景,并向大家介紹他每次來韶山參觀的情形和感受。
當看到 毛主席寫的一首《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睍r,他向陪同人員介紹了毛澤東的這首《七律·到韶山》,記述了他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時的真實感受,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毛澤東贊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斗精神,歌頌了人民戰天斗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毛澤東高遠的思想境界。這首詩透過詩人豐富的情思、雄健的筆力,顯得氣勢磅礴,意氣昂揚。工作人員一邊帶我們參觀,一邊介紹說,毛主席在韶山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他從小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學習。1910年秋,毛主席離開韶山,到外地求學,尋找革命真理,1921年春,毛主席回到韶山,諄諄教育全家親人舍小家為大家,舍自己為人民,把全家親人引上革命道路;1925年2月至8月,毛主席在韶山開展農民運動,培養農運骨干;同年6月,在這里成立了中共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別支部,在風雨如晦那個年代,點燃了革命的圣火。
韶山之行,我們受到了一次最生動的黨史教育!盀橛袪奚鄩阎,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韶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我們民族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貫徹十九大精神,迎接二十大的勝利召開,需要我們進一步弘揚韶山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牢記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精神,好好學習,踏實工作,為偉大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