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黨忠誠 不負人民——川陜革命老區巴中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擔當6月28日、29日,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共黨史教育網總編輯范曉偉等一行人員來到“革命的搖籃、紅色故鄉”——巴中市考察學習。在巴中市委書記何平、巴中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熊文琦、巴中市委副秘書長張誠、恩陽區委書記楊波、恩陽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何奎的分別陪同下,先后參觀考察了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川陜蘇區將帥碑林、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巴中市規劃館、巴中經開區九寨山公園、大巴山干部學院、恩陽古鎮等紅色文化旅游勝地,探尋紅色記憶,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以及鄉村振興取得的成就,實地感受“詩意山水,紅色巴中”的魅力。 巴中是革命的搖籃,紅軍的故鄉,是歷史上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高高的大巴山,離天只有三尺三,過去,大巴山的基礎條件極差,40多年的改革發展,巴中城鄉面貌早已煥然一新。紅色遺址、紅色遺跡隨處可見,被稱為“中國革命的露天博物館”。優美的風景與紅色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煥發出斑斕的色彩。 28日上午,范曉偉等一行人員首先來到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在英勇烈士紀念碑前,重溫了入黨誓詞,并舉行了莊嚴的敬獻花籃儀式。青山埋忠骨,翠柏奠英魂。 這里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是全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最大、最早的大型紅軍烈士陵園,也是全國唯一紅軍為戰友修建的陵園。墓碑上的紅星,仿佛用無聲的語言述說著先烈們的初心和使命。 隨后,一行人員又驅車來到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參觀,紀念館其實是一座始建于宋嘉祐七年、明清重建和修繕的文廟。文廟是當地百姓的習慣稱謂,是記錄其昨日輝煌的榮耀。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畫作,生動地再現了紅軍當年英勇奮戰的情景。 尤其是《巴山烽火》陳列,運用歷史文獻、文物、標本、圖片、燈箱、油畫、雕塑、場景和聲像多媒體有機組合,通過局部復原和輔助陳列,集中展示了方面軍“三總部”和蘇區人民無私奉獻的史實,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締造、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和川陜蘇區人民的豐功偉績。 29日,一行人員又來到了大巴山干部學院調研,實地參觀了正在新建教學樓、餐廳和宿舍等地。巴中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兼大巴山干部學院院長熊文琦全面介紹了大巴山干部學院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師資隊伍,以及新校區建設等方面的情況,范曉偉對整個新校園建設、接待能力、干部學員培訓等方面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賞,并表示將來有機會可以針對紅色文旅產業、黨史學習教育培訓、青少年紅色研學等方面進行長期合作與互動,助力大巴山干部學院打造成為全國先進的紅色培訓基地。最后,范曉偉表示,通過為期二天的參觀、考察,領略了巴中的人文歷史,瞻仰了烈士墓碑,聆聽了先烈們的英雄事跡,加深了對紅四方面軍歷史的認識,錘煉了黨性,對軍民魚水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光榮與傳奇,收獲頗豐。希望在巴中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繼續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軍故事。 加強宣傳力度,整合社會資源;實施紅色文化賦能,大力發展紅色旅游,讓奮斗精神和紅色血脈賡續傳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砥礪奮進。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原副局長楊奇、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黨史教育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何小婷、北京華萊天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天彩、巴中市通江縣委常委、副縣長劉長平、巴中市委接待辦賈亞等陪同考察學習。 |